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有的时候有寒意不是坏事 复星更坚定深度产业运营战略

2022-10-26|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有的时候,有寒意或许不是坏事。从手持3.8万元创业资金成长为拥有8500亿元资产的行业巨头,复星用了30年。在地......
瓶说财经

  有的时候,有寒意或许不是坏事。

  从手持3.8万元创业资金成长为拥有8500亿元资产的行业巨头,复星用了30年。在地缘冲突、新冠疫情反复、通胀和加息周期持续影响的外部环境下,而立之年的复星国际(以下简称“复星”)近日交出了一份营收828.9亿元的2022年中期业绩,健康、快乐、富足和智造四大业务板块营收稳健增长,整体实现了17.7%的增速。

  在2022年中期业绩说明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复星国际执行董事、联席CEO陈启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道,“有的时候,有寒意不是坏事。”

  “你要去辨识,实时动态评估环境变化后,不是长期主义的,或者核心能力不那么强的产业,自然就褪去了,持续调整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策略,是复星内部的永恒常态。”陈启宇说,当下的外部环境,对复星不是坏事,反而更加明确和坚定夯实围绕产业运营投资及深耕产业运营的思路。

  推全球化战略:建立全球化运营体系和业务能力

  “最近,我在海外深入了解沟通各企业的发展状况。复星的全球化不只是把中国的产品卖到海外,也不只是把海外的产品卖到中国,更多是利用全球资源为全球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在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表示,复星的全球化战略是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全球化的产业深度和人才广度,利用最合适的资源深耕重点区域,实现生态内相互赋能和高速“乘长”(乘数效应增长)。

  作为一家植根于中国的全球化企业,复星不是第一批“出海”的中国企业,但却是当下在全球多个国家实现产业深度布局和经营的中国企业之一。截至2022年6月30日,复星国际海外收入达387.6亿元,占总收入的46.8%。郭广昌希望,未来一半甚至超过一半以上的收入将来自海外。

  “复星的全球化,此前是将海外产品引进国内落地运营,这已经达到一定成效。”陈启宇称,跑得最早最快的是医药板块,比如复星医药与KitePharma合资成立复星凯特后,其产品奕凯达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在快乐板块,地中海俱乐部ClubMed在三亚、安吉、北戴河等国内多地开设度假村;在智造板块,翌耀科技已设立中国总部,并获得多家国内厂商订单……

  当下,复星的全球化已经进入新阶段,核心在于复星旗下核心企业要建立全球化运营体系和业务能力。在复星内部,其被称之为“全球化3.0”,即全面推动“全球组织+本地经营”。用陈启宇的话来说,一是将每一个行业海外运营能力做深,二是建立全球区域平台及中后台联动协调机制。

  “这个新阶段有两个任务,一是在中国出发的公司,怎么去建立全球销售和业务能力?同时,海外的公司怎么在中国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建立全球化能力?”陈启宇称,理想状态下,复星在每个行业的核心主力公司,都能在其行业内建立全球业务体系,这样其营收结构也是全球化的,既来自母国市场,又有海外市场贡献收入。

  “第二个任务是把握好全球产业的增长点。辨识出产品类企业研发出的产品,变现市场有多大,在哪些区域市场有前景?”陈启宇直言,比如,复星医药2013年并购的以色列Alma公司,当时最赚钱的市场在中国,现在美国市场增长很高。“同样一个体系,只管理一个市场时,风险波动可能导致这个市场紧缩甚至消失,但当你管理全球市场时,可将资源进行全球分配,获得更大的市场,获得产品的能力和价值随着升高,IRR(内部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就会走高。”

  科创驱动:既要“跟”也要“超”

  如果说前25年,复星走过了扎根、扩张和布局阶段,那么,从2017年开始,复星全面进入“深度产业运营+产业投资”双轮驱动阶段,投资已经不再是追求利润的主要手段,而是成为补强产业的策略。

  决定这种战略转向后的第二年,郭广昌提出,未来10年,将在科创领域投入1000亿元。此后,在内部资源分配上,科创举足轻重。为此,2021年,复星集团成立了科创委员会,与生态、海外运营及FES(复星内部管理系统)同为复星四大置顶管理体系。

  “我们的科创产业投资结构分为自主研发、引进产品以及VC端布局前沿科技的投入等,今年科创投资规划已进入中期阶段,全年投资将超过100亿元,十年内超千亿元的投入是没问题的,未来还会加大权重。”陈启宇称,在第一阶段,科创投入主要聚焦于医药和制造板块,即复星医药和南钢股份等公司。现在是全产业启动,互联网、金融、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甚至化妆品领域都在加大科创投入。

  从营收表现上来看,过去四年复星对科创的投资,目前已经进入收获期。在医药板块,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汉斯状于今年3月份获批上市,截至6月底实现销售收入约7690万元;在智造板块,上半年收入51.3亿元,是四大业务板块中同比增速最快的,达44%,其中,南钢股份的低温结构钢、止裂钢等多个产品实现突破,在印尼金瑞的260万吨焦炭项目已于5月份成功投产。此外,新能源、智能出行、环保再生等热门赛道,复星均有所覆盖;在快乐板块,豫园股份打造了旗下第一个完全自主研发孵化的功能性护肤品品牌等。

  至于复星对科创领域的投资逻辑,陈启宇总结道,一是从未被满足的需求出发,不完全追逐热点,一手要“跟”,跟两三年之内看到的可长期生存发展的长赛道,不要被淘汰。不过,单靠“跟”永远在行业达不到领先地位,所以一手要“超”,要跑到行业最有价值的科技赛道上去,在前端的VC、天使阶段有触点进入;二是看重科创人才,用科创机制让创业人才有股权,可分享未来科创产品产生的价值。总体原则是,“在新兴赛道持续发力,利用复星平台的优势建立完整产业链。”

  强化流动性:多措并举稳杠杆增信用

  有投入,就有退出机制和退出时机,这与复星在内部建立产业PK机制息息相关。在受疫情影响、资本市场波动以及不确定的市场格局中,复星如何平衡多元化产业的“进”与“退”,强化流动性和保证现金流安全?

  截至2022年6月30日,复星国际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6.8%,较去年末上升3.0个百分点;现金、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为1176.5亿元;平均债务成本为4.50%。

  在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之前,复星国际遭到穆迪将其评级从“Ba3”下调至“B1”,展望调整为“负面”。理由之一是流动性较弱,境内外充满挑战的融资环境造成融资压力较大。不过,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后的第二天,高盛、摩根士丹利、大和资本、中金公司发表报告,一致给予“买入”或“跑赢大市”评级。理由的共同点是,复星坚持投退平衡战略,持续优化资本结构,流动性充足,现金和负债率保持稳健。

  确如外界所见,复星正在调整境内外业务结构,该收缩的收缩,该投资的投资。9月2日,复星旗下豫园股份出让金徽酒股份,交易总价款为19.37亿元。近期,复星也减持了几家参控股上市公司,收回一些现金。在集团层面投退平衡前提下,复星正推动更多由子公司聚焦战略并购,集团层面在2022年继续实现“退大于投”。

  “强化流动性和保证现金流安全,这是当前整个复星非常重要的工作。”陈启宇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2020年疫情发生后,评级机构对复星做了一些调整,但公司的发展指标没有大的变化,工作重心是如何优化好、平衡好杠杆结构。

  “以现在复星的产业架构来看,顺周期与逆周期、2B和2C、海外和国内都是比较平衡的,从2019年开始,复星在集团层面就很少再做对外投资,同时从2018年开始加大对子公司的业绩要求。”陈启宇表示,健康板块和快乐板块的核心上市公司较多,上市公司本身也具备流动性和投融资能力,集团希望推动这些核心的产业子公司加速对非战略、非核心资产的处置,用处置的资产来帮助核心业务的补强、并购、研发、人才的国际化以及业务进一步的高速发展。

  “海南矿业、复锐医疗、复星医药近期都实现了新股增发,复朗集团、翌耀科技以及复星康养等子公司也做了私募股权融资,引进更多资金。”陈启宇进一步称,同时,“我们也积极地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沟通,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度了解复星的业务、战略、现状以及流动性,得到进一步支持。”

  对此,在2022年中期业绩会上,复星国际执行董事、CFO龚平也表示,“面对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我们还是坚持既定的财务战略,以评级管理为抓手,把集团评级管理财务战略下沉到核心子公司,规划2022年到2025年逐年稳定有序地压降债务,拉长债务周期,同时提高子公司向上(集团)的现金分红,控制总部固定费用,从而稳步优化集团信用指标。”

  而对于未来三年复星整体的发展目标,陈启宇表示,一是推动有效的、有质量的增长;二是提升科创能力;三是打造多元化业务生态经营管理体系化能力,即FES体系。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有竞争力的新的产品及服务。

  在陈启宇看来,接下来的复星,一是要做,且做好确定性的事情;二是做好风险管控,注重现金流管理;三要关注B端客户风险及C端客户需求。“坚定目标,努力保持复星的高速‘乘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北塘信息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北塘信息网 X1.0